管道泵的基础规范

管道泵的基础规范涵盖设计、施工及安装调试等环节,具体要求如下:
一、基础设计规范
- 资料收集
- 需获取泵的型号、转速、功率、规格及轮廓尺寸图。
- 明确机器自重、重心位置及辅助设备质量分布。
- 确定基础模板图、顶面设计标高、二次灌浆层厚度、地脚螺栓位置及规格。
- 参考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资料,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要求。
- 地基要求
- 基础应坐落于老土层或经分层夯实的回填土(压实系数≥0.93)。
- 基础顶面高出地面≥200mm,埋深≥0.8m且不小于冻结深度(南方地区可≥0.5m)。
- 基础尺寸与强度
- 底板尺寸需满足:
- 基础质量为机器质量的3~5倍;
- 底面平均静压力设计值≤(0.5~0.7)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;
- 基组总重心与底面形心铅垂线相对偏心≤3%。
- 混凝土等级:基础用C20,垫层用C10。
- 钢筋配置:
- 体积<20m³:无需表面构造钢筋;
- 20~40m³:顶面配Φ10mm、间距200mm钢筋网;
- >40m³:四周及顶、底面配Φ10~14mm、间距200~300mm钢筋网。
- 二次灌浆层:厚度30~50mm,采用细石混凝土(强度比基础高一级),厚度<30mm时可用1:2水泥砂浆。
- 底板尺寸需满足:
- 地脚螺栓要求
- 直钩式地脚螺栓直钩段长度≥4d(d为螺栓直径),埋置深度≥20d(带锚板时≥15d,构造螺栓≥300mm)。
- 预留孔底至基础底面距离≥100mm,螺栓底端至预留孔底距离≥50mm,预留孔边至基础边缘距离≥100mm。
二、基础施工规范
- 施工准备
- 审查施工图纸,确认泵安装位置、连接方式及电气要求。
- 现场勘查环境条件(防水、通风、干燥、温度适宜),检查基础尺寸、预留孔洞及预埋件是否符合设计。
- 准备管道、阀门、法兰、螺栓等材料,确保质量达标。
- 基础施工流程
- 按设计要求浇筑基础,确保平整度和稳定性,完成后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。
- 泵体就位后用水平仪找平,水平度符合要求后用螺栓固定。
- 连接吸入和排出管道时,确保法兰面平行、螺栓紧固均匀,避免泄漏,并检查管道支撑和固定情况。
- 按电气图纸完成电缆引入、接线及控制系统安装调试,符合安全规范。
三、安装与调试规范
- 系统检查
- 调试前全面检查管道连接、阀门开关及电气接线,确保无误。
- 单机调试
- 启动泵,检查运行状态、声音及振动情况,异常时立即停机处理。
- 系统调试
- 单机合格后进行系统调试,检查流量、压力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,设备联动是否正常。
- 验收交付
- 组织相关部门验收施工质量、设备安装质量及系统调试结果,合格后交付使用。
四、其他关键要求
- 环境适应性
- 管道泵应安装在通风良好、无易燃易爆或腐蚀性气体/液体的场所,环境温度5~40℃,相对湿度<90%,海拔≤2000米。
- 减振与降噪
- 大型泵需采用减震装置(如减震器),避免噪音或震动影响。
- 长期运行维护
- 定期检查运行状态、密封状况及电机运行情况,更换密封件和润滑油,清理过滤器及加油装置。
